Mozilla Summit 2013
這個月因故去參加了 Mozilla Summit 2013,這是 Mozilla 三年一次的盛會,邀請全球各地的社群成員一起參與,這次更是擴大規模到同時在全球三個城市:Brussels、Toronto、Santa Clara 一起辦這個三天的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參與 Mozilla 的國際活動,也是第一次參加 Summit 形式的活動。
Summit 翻成中文其實是高峰會,和一般 conference 不一樣的點在於,它不是一個講者跟聽眾演講,而是參與者大家一起討論,活動性質對於與會者的參與和發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活動分為三天,每天早上基本上是 Mozilla 的 keynote,包括理念宣傳、趨勢分析等等的主題,下午的場才是大家一起參與討論的,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我參加了 Building a Web Literate World、Firefox OS in 2014 and Beyond、Defining and Packaging a Mozilla Core experience for onboarding、Understanding web developers 這幾場。
Building a Web Literate World 這場有點是誤打誤撞走進去的,因為這個時段沒有排想聽的場次,就遇到工作人員說這間不錯我就走進去了,這場講其實是 Mozilla 最近一個比較活躍的專案,Webmaker 的討論,這個專案的目標是推廣教育製作網頁的相關技術,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人製作網路上的內容,這個目標其實和 Sir Tim Bernes Lee 當初建立網際網路時的理想很有淵源,當初他設計的網際網路有幾個目標,第一個是超文字文件,超文字就是 HTML 裡面的 HT(Hyper Text),簡單說其實就是有連結的文件,Sir Tim 的一個想法就是網路上的文件可以互相連結,沒有層級之分,目前最接近這個理想的系統好像只有 Wiki 。第二個就是網際網路的讀者也可以是作者,這也是為什麼早期的瀏覽器或多或少會有編輯網頁的功能,像是 W3C 自己的瀏覽器 Amaya 就是如此。
雖然現在的網路已經複雜到很難同時作一個瀏覽器加編輯器可以顧全局,不過 Mozilla 的 Webmaker 計畫也算是一種這個理念的體現,藉由教育來讓更多的人有辦法製作網頁,提供內容給網際網路。參與這場討論我自己主要的收穫是對於 Mozilla 為什麼要推動這個計畫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另外有個討論方法蠻有趣的,先提出一個問題,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過算是一個二元化的問題,例如:Mozilla 公司是否應該對於社群的發展負責?這個問題會有是和不是兩種方向,接下來把房間一端當成是,另一端當成不是,然後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決定站在這兩端中間的什麼位置,例如覺得公司有些應該負責,那就站在房間中央稍微靠近應該負責那側,如果是覺得完全不用負責的話,那就站在不用負責那端的牆邊,接下來就可以講自己的想法理由,來說服在對面邊的人,當然也可以提出反駁,如果被說服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位置。就這樣好像有點遊戲的過程中來討論,收集想法。
Firefox OS in 2014 and Beyond 這場則是本來就排在表上,因為是 Summit 所以當然不是來聽他們 Roadmap 的,50 分鐘有 40 分鐘是大家討論的時間,這邊的形式是在房間的四個角落分別放上四個討論主題,然後參與者各自找一個角落開始,每個角落待十分鐘,時間到就往下一個角落移動,換另外一個題目,這場的四個題目為:
- What makes Firefox OS as a "web phone" unique?
- What can we do for developers that we don't do yet?
- How can we work better with the community in order to encourage contribution?
- Firefox OS branching out?
第一個問題我覺得當時提出的一些想法可能都還不夠吸引到普羅大眾,還是有些太偏技術成分,目前 Firefox OS 主戰場還是比較落後的國家,這其實看首賣國家就有些感覺了,我覺得要發展到能和 Android 和 iOS 在先進國家競爭還需要漫長一段時間的,我覺得很目前它能吸引首賣國家這些市場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便宜,Christian 也說 Firefox OS 代表智慧型手機不再是西方有錢人的玩意(其實 Google Android 當初也有類似的目標)。
Developer 那個就是很多開發者提出需求,結果這場根本很多開發者來嘛。讓我比較意外的其實是最後一個問題,Firefox OS 還可以分支到什麼設備上,雖然大家提出的設備也不會太出人意料,不過我感到意外的是這個題目,就是 Firefox OS 未來有可能跨到其他硬體上,像是電視盒、收銀機、電視、眼鏡等等,這倒是我完全沒想過的發展方向。
Defining and Packaging a Mozilla Core experience for onboarding 這場的時段本來是要去聽 Servo 的,不過那場太硬所以我就早早落跑,結果這場有 Irvin 在,所以我幾乎都不用說話了,參與的人不多,印尼的社群成員比例蠻高,內容主要是交流了不同地方的社群怎麼讓新手加入和上手。所以 moztw 之前做的 參與我們 頁就有被 Irvin 拿出來展示,Mozilla.org 其實自己有一個 What Can I do For Mozilla 的網站,藉由問答的方式來把有興趣參與 Mozilla 的人導到適合的入口。只是這個網站的設計是只有給技術人員,也就是程式設計師用,Moztw 的參與我們頁面的起點就更一般了,不論是行銷、翻譯、還是技術的人才都可以在這邊找到可以貢獻的地方。後來有個比較一致的想法是或許我們需要非純技術的 What Can I do For Mozilla,其他的我比較想不起來了,剛好發現 Santa Clara 的人怎麼都不太把討論結果更新上 EtherPad 的樣子。
Understanding web developers 這場其實是 Firefox 開發工具的場子,進行方式和 Firefox OS 那場一樣,四個角落四個題目,只是因為都沒人把討論結果更新上 EtherPad,我忘了其中一個問題,所以剩下的三個是:
- How can the community help us learn moe about developers
- What documentation resources do peple use
- What tools do devs need
第一個問題我想動機是在於網頁開發人員、網路標準制定的人還有製作瀏覽器的三群人其實不太有交集,雖然現在已經改善不少,不過還是很有改善的空間,不過這個主題討論得到的一些建議我幾乎都想不起來了。第二個問題就比較單純,算是收集整理,看有沒有什麼缺漏,最後倒是有個結論是,現在還是很多人在用 W3School 的文件,主要是因為 Google 搜尋通常第一個結果還是他們家,雖然裡面有些資訊錯誤過時,但是通常已經足夠解決問題了,加上找資料時,速度很重要,所以不少人還是會繼續看 W3School 的文件。
第三個問題則是許願池,現場的人其實就是 Firefox Developer Tool 的人,包括之前來過台灣的 Paul,回來我查了就資料才發現,原來 2011 年他的介紹就已經有說他正在作新的 Firefox 開發工具了。現場就是大家提出想要的功能,當然 Paul 也不免俗的回答了為什麼有 Firebug 了還要開發新的開發工具,這個問題我想是大家都很有興趣的。Paul 的說法是 Firebug 基本上是在 Gecko 引擎的外面來做事情,新的開發工具則是內建在裡面,有更緊密的結合,第二個則是他們藉此可以發現不少 bug,而修復這些 bug 也可以讓 Firebug 受惠。
在我參加的這四場中,有兩場是 Christian Heilmann 主持的,他現在是 Mozilla 的 principal evangelist,我必須說本人好厲害,講話中氣十足,一開始覺得好像有點強勢,兇兇的,不過後來發現其實沒有,而且講的內容都很有條理,也很會控制現場狀況,很有領導力,查了一下他 2009 還在 Yahoo 時有來 OSDC 演講,不過那時候沒有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不知道是因為活動性質不一樣,還是他這幾年又改變成長很多。
回來講一下 Keynote 的部份,在三個地方都有個大大顧場,CEO Mitchell Baker 跑去歐洲的 Brussels,因為時區的關係,那邊是三個城市中最早開始與最早結束的地方,而他要負責開場與閉幕,錄影還要轉給其他兩地播放,所以看起來他也不能選其他地方了,在 Santa Clara 的則是 Tristan Nitot,Mozilla Europe 的 President,另外 Brendan Eich 和 Harvey Anderson 也都在 Santa Clara,Brendan Eich 就是 JavaScript 的作者,現在是 Mozilla 的 CTO,大學剛好也是 Santa Clara University,Harvey Anderson 則是 Business 和 Legal 的 SVP,三天早上的主要講者就是他們三位,輪流分享不同主題,Baker 的部份主要還是再次強調 Mozilla 的任務,讓大家重新體認自己的貢獻對於網路世界的發展和未來有多重要,然後就大家上來講 Mozilla 的未來方向,一些 demo,其中有個三步驟的策略:
- Delight users with our products and close platform gap
- Sign up our users to "Mozilla-style" cloud service
- Empower users with web know-how
這個三步策略應該是新的,第一步就是 Firefox、Firefox OS,第二步比較大的算是 Persona 還有 Open Badges 之類的,不過目前推廣好像還不太成功,不知道現在要接 Persona 驗證要花多少功夫,初期我看的時候有些辛苦,第三步就是 Webmaker 了,其實三步驟也不是循序漸進,比較像是並行的,並且相輔相成,Webmaker 就有在教學時用上 Open Badges 還有 Firefox 開發工具等等。
第二天的 Keynote 第一部分是 Culture Pulse,主要是講會前的問卷調查結果,那個調查的內容是你認為的現在的 Mozilla 有哪些特質,以及你希望的 Mozilla 又有哪些特質,我自己是覺得大家理想中的 Mozilla 和他們認為的現在的 Mozilla 還蠻接近的,只要在加把勁就可以讓大家期望的 Mozilla 成真。
另一個部分則是技術相關的,Brendan 介紹了很多新的計畫和進度,像是 Firefox OS 新的開發模式、Emscripten 與 asm.js 加遊戲引擎的展示,其中,Shumway 這個專案還蠻厲害的,它是 JavaScript 的 Flash VM,意思就是以後不需要 Flash Plugin 也可以玩 Flash 的遊戲,而且現在效能已經很好了,只是拿來播影片的話,像是 YouTube 的影片播放這種應用,目前還是爛的,不過實在非常值得期待這個專案,之前有個類似的是 pdf.js,它是用 JavaScript 做的 PDF reader,現在也已經實際用在新版的 Firefox 中了,而且這些專案都是 open source 的,所以其他公司也可以利用這些程式庫,像是 iOS 的 Safari 就可以利用 Shumway 來支援 Flash 內容,雖然最後還是要看這些公司的決定。
另外一個蠻厲害的 Demo 是在第一人稱遊戲裡面玩毀滅戰士,其實這個 Demo 是在展示用現在新技術做的網頁遊戲,可以在裡面利用其他的 HTML 元件,像是 iframe 掛網頁、video 播影片、甚至是另外一個遊戲,只要把指令接好,你就可以在遊戲裡面玩另外一個遊戲,當然這只是一個可能性的展示,後續會有怎樣的應用還蠻讓人期待的。
前兩天的中午都還有小展覽,第一天是 World Fair,各個國家的社群展示自己國家、認識人、發送紀念品的時間,Santa Clara 這邊還蠻多亞洲國家的社群攤位,這邊就展示一些照片就好了。
當然我們也有擺個小攤位發貼紙:
第二天的小展覽則是 Innovation Fair,比較算是小科展吧,展示了很多小玩意兒,新的不可告人的計畫,一些非技術面的研究成果,甚至是硬體都有。
另外引起我注意的還有右到左阿拉伯文 + MathML 和 SVG 嵌入 OpenType 字型內,後者可以利用 SVG 的顏色動畫來讓你的文字有顏色,而且可以動。
另外有一些要保密的,像是遊戲類的展示,還有一個是 Firefox Add-on,主題是在使用者人際網路的,看起來相當有趣,不知道要何時才能公開。這兩個展覽我都覺得很不錯,Innovation Fair 的東西很值得一看,很多東西都很有趣,只是還不能公開,World Fare 則是認識不同國家社群的好機會,我覺得即使只是跟其他國家的人聊個兩三句也很不錯,而且在那個場合大家都很友善,加上對方英文也不一定比你好,整個就還蠻輕鬆的,還拿了不少的紀念品。
不免俗的,除了社群和攤位的紀念品外,Mozilla 也有準備了 Welcome Kit 給所有的參加者,這包 Welcome Kit 還蠻大包的,包括一個中型偏小的信差包、一個運動用水壺、一隻油性麥克筆、Badge、貼紙、三件 T-shirt,你沒看錯,有三件 T-shirt,三天的吃住之外,連衣服都幫你準備好了:
這包 Welcome Kit 價值不斐,信差包就兩千左右了,水壺國內賣六七百,加上三件衣服和一些其他東西,應該有快四千台幣的價值,而且那個信差包大小和設計實在很棒,包括同行的朋友,很多人都直接就拿來用了,查了一下是舊金山當地的牌子叫 Rickshaw,不過離市中心有些距離,所以也沒機會去店面看看。由於整個活動都是 Mozilla 買單,沒有找其他的贊助,所以這批紀念品也都是只有 Mozilla 的名字在上面,質感就很不錯。
另外飯店本身也有很多東西有為了 Summit 客製化,像是房卡,checkin 後拿到的特製版住房須知,第一天的晚宴菜單等,都被我帶回來了XD。
最後想來介紹一下整個活動的硬體設備部分,第一天我就有開始注意了,想說可以參考,看看國內活動有沒有可以參考的地方,就結果而言,我覺的可以參考的地方不太多,一部分原因是整個活動接近是用錢砸出來的,場地設備部份應該就是全部交給飯店,第二個原因是,就算有錢,台灣也找不太到有這樣大小、硬體設備和執行經驗的場地。Santa Clara 這邊是辦在 Marriott Santa Clara,Mariott 是美國很大的連鎖旅館品牌,旗下還有很多副牌,而我們去的這間是主要的牌子,也是附近很大的一間 Marriott,而且除了住宿的部份有三棟外,還有一整棟的會議廳兼餐廳,非常的大,最大的一間會議廳可以容納下全部的與會者,Keynote 也是在這邊進行,而且這個場地本身也是飯店經營,完全沒有不能飲食的問題,雖然大家也不會邊討論邊吃東西,不過可以喝飲料倒是很棒,加上會場有無限量可樂和冰塊,真是超棒的。
主廳的設備很完整,講者用的提示幕、燈光、高級的簡報筆,兩個投影幕,完整的導播設備還有完善的燈光控制,讓整個演講可以進行的非常順利,其實他背後的運作沒那麼單純,像是觀眾看到的投影畫面永遠是漂亮的投影片,講者要播影片時,導播透過導播設備直接無縫切到另外一台播,所以觀眾完全看不到講者在切換畫面來播影片的樣子,當然這還要靠事前的排練就是。另外有一個我覺得很厲害的是,會場的投影幕是有加框的,他們竟然把投影機的畫面調的剛剛好投在框內,沒有歪斜,也看不出超出或是沒填滿的地方,非常厲害。
電力和網路的部份,當然不可能給每個人插座和有線網路,不過會場的無線網路都還蠻正常的,電力的部份則是在 Lounge 有充電區,沒錯,Summit 會場還有一間專用 Lounge,全天候開放,還有提供汽水、能量飲料、水果、能量棒等食物,另外還有台 Wii 給大家玩,而除了這個交流空間,飯店的大廳也很近,空間很大,另外早餐的用餐區也都隨時開放,那快用餐區是把外面停車場包一塊下來擺放桌椅陽傘組成的,加上加州天氣就是都很好,隨時可以去曬曬太陽,調整時差,非常舒服。
參加 Mozilla Summit 給我的感覺是雖然我們是沒有拿薪水的志工,不過 Mozilla 非常的重視我們,盡力的辦好這場活動,讓志工和員工在一樣的位置一起討論未來的方向,相信 Mozilla 這樣的付出會是有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