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 Filename Complete

Vim Filename Complete,

Vim 有一個內建的自動補完功能是針對檔案名稱的,使用的方法是<C-X><C-F>,我目前在維護的 autocomplpop 也有支援這種補完模式,只要輸入./後就會自動幫忙觸發,不過我比較有機會觸發到是在使用 ECMAScript 6 的 import 和 CSS 的 import 時,不過常常就是發現他查看的路徑不太對,不是拿目前編輯檔案的位置做為起點的,研究過後發現是因為 Vim 找檔案的起點是看他的工作目錄($PWD),加上我會使用 ctrlp 這種工具,所以實際上在編輯的檔案通常是不在工作目錄下,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最理想的解決方式是 Vim 應該要提供兩種模式來決定要從那邊開始找,不過目前似乎沒這個計畫,唯一在文件是有提到的是未來可能會支援 path 的設定,理論上,如果有支援的話,應該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因為預設的path值包括了.,不過目前還沒有相關時程,就只能自救了。

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是開啟 autochdir,這個選項打開後就會自動在切換 window 時也更改工作目錄,不過這個選項是為了相容早期系統才提供的,文件也有說可能會和部分 Vim Script 不相容,實際上我也有找到一些不相容的 Vim Script,所以想避免,就搜尋了一下其它可能的解決方法,在 StackOverflow 上有看到一篇,裡面有兩個人提供了解法,第一個是用autocmd,然後在進入 insert mode (在這時候才有機會用到檔名補完的功能)時自動開啟autochdir,離開時自動關閉autochdir,不過這樣的方式(感覺上)還是不太安全,因為還是用到autochdir,所以下面有另外一個方法改用 lcd,作法是改成修改 Key Mapping 的方式,改的 mapping 是./<C-X><C-F>,不過這樣對我來說又不合用,因為我用 autocomplpop 的話,不會真的打<C-X><C-F>,所以基本上觸發不到這事件,所以我就決定把這兩種解法合併起來,改成用autocmd加上lcd

:autocmd InsertEnter * let save_cwd = getcwd() | execute 'lcd %:p:h'
:autocmd InsertLeave * execute 'lcd' fnameescape(save_cwd)

進入 insert mode 時改變該 window 的工作目錄,離開 insert mode 時把工作目錄還原。這是我目前認為影響最小的調整方式,不過其實可能執行一次lcd換工作目錄就夠了,沒深入研究 autochdir 所產生的問題,不過我推測是影響到 Vim Script 建立的 window 的工作目錄,像是 NERD Tree 之類的側邊欄那種,總之目前這樣運作還算正常,接下來就是等 Vim 加上path的支援吧(或是有人送 patch)。


SBB Mobile

SBB Mobile,

之前去瑞士的時候,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靠火車,所以就下載了瑞士國鐵的 Android App:SBB Mobile,用過後覺得真是很棒,首先上面的畫面就是一開始進去看到的,很直接了當的就是最重要的功能,查詢路線和時間,畫面很乾淨,就是起點、目的地、出發或到達時間,還可以加上中間站,而且時間會自動更新到現在時間,然後隨便查一下就可以看到下面的畫面:

閱讀「SBB Mobile」全文

Acclerated Mobile Pages

O2 DAC + AMP,

Acclerated Mobile Pages 簡稱 AMP,是 Google 所推出,為了提升行動網路體驗的一個專案,我一開始對於這種(看似)偏離網路標準的方案其實不太有興趣,不過在瞭解其技術原理後,覺得相當有趣,而且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偏離標準,整個架構也比 Facebook 的 Instant Article 還要來的開放,雖然我覺得這個解決方案(只說是 Framework 或是 Library 都不夠完整),其實只算是個暫時的解法,但是 AMP 本身的實做方式,其實是架構在一堆網路標準的發展之上的,相當出人意料,可以說是 Extensible Web 宣言以來,第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閱讀「Acclerated Mobile Pages」全文

Native True Color Vim

因為最近 Vim 8 發佈了,所以就又研究一下現在最新的 True Color Vim 安裝方法,結果發現已經併進 master branch 許久了,然後從 7.4.1784 開始,也不用加特別參數來編譯,只要--with-features的值是big或是更大的huge就會把這功能編譯進去,所以現在就不用 ZyX 維護的版本了,目前用的編譯指令為: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vim/vim.git

cd vim
cd src && make autoconf && cd ..

./configure \
  --enable-gui=no \
  --without-x \
  --enable-multibyte \
  --with-tlib=ncurses \
  --enable-cscope \
  --with-features=huge \
  --disable-nls \
  --enable-perlinterp \
  --enable-pythoninterp \
  --enable-rubyinterp

make
make install

然後現在也不需要guicolors的設定,好像直接就生效了,顏色畫出來和之前的 ZyX 的版本似乎有一點差異,我想應該現在新的版本是比較正確才是。追蹤這功能追了這麼久,總算也是告一段落了,感覺...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更之前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