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今年的新玩意,紀錄組的形象照)
今年 COSCUP 恢復實體活動,而我和我的稿件間的緣份也終於來了(有來聽的就知道我等緣份到等了兩年有),所以今年是小孩出生後難得有稿可以投,也幸運的投上了,於是就參加了第一天的活動,今年活動的人潮我目測和往年差不多,後來晚上官方也很快速的公布了明調的數字,也有一千三四百筆數據。
我的分享時間是下午的兩點,我大概早上十點半才到會場,先去摩斯買杯紅茶,然後在門口報到區遇到昨天晚上在前夜 party 淋雨全濕的菜骨,接著我先去攤位區亂晃,在 MozTW 的攤位跟 Irvin 閒聊一下,還有遇到 Ett 和 RJ,之後又在形象照(今年紀錄組的新玩意)區遇到丞相還有幾位紀錄組的新朋友(Ada 和另外一位沒記起名字),拍了些 COSCUP 形象照,還遇到 Bob 和哈維、日落,這邊要先岔題澄清一下,就是我常被誤認我有當過 COSCUP 紀錄組長,不過其實沒有,某一年 Bob 有詢問過我意願,那一年我想要拼研究所畢業所以思考過後還是放棄,結果同一年我後來還是接了其他場活動的紀錄組長,因為我後來還是放棄該年度畢業了...
之後去買了一批 COSCUP 紀念品,然後攤位區拿了一點小點心要回家給小孩,接著亂晃一下發現時間已經接近十二點了,而且肚子有點餓就趕快去覓食,不意外的摩斯爆炸,所以轉戰到一餐點了個可以快速吃完的東西,快速的解決後回到會場,然後和一位台大社團的學弟閒聊一陣子,中間還有遇到大助、Trista、Singing 等人,差不多到一點的時候我決定先去教室內休息等待,途中剛好經過 OCF 攤位有跟 Rock、Max 打招呼,然後也看了一下開源星手村桌遊,OCF 攤位還有位朋友(應該是 OCF 實習生)說之前有到我的動森島上參觀過,之後我就到教室坐著休息一下,接著就是 Max 的分享場次了,他分享的題目是開源軟體與社群 - 參與國際社群經驗談 ,是我的前一個場次。
其實即使到現在,我還是有點難恢復純會眾的角色,到了會場就是會想到處走來走去,有點難靜下心來聽別人分享,連排想聽的主題都有點難,實在是當太多次志工的後遺症,今年聽Max 的分享是我近年難得有真的能夠靜下心來認真作聽眾的經驗,必須說這真的是緣份,要不是剛好排在我的前一個場次,我也不會能夠靜下來聽,而且不聽還好,一聽下去發現內容有很多地方和我的講題部分想說的地方有呼應到,甚至是我想表達但是我沒有很明確寫出來的。
總之接著就換我分享了,今年有認真練習了幾次,有發現時間有點緊,所以實際分享時有一些細節漏了,這邊剛好列一下:
如何開始貢獻那邊,原本有想提到opensource.guide ,第二天小飛機的分享:如何跟隨開源技術保持你的職涯發展 似乎也有提到,期待之後的錄影
Mike Linksvayer 和Ben Balter 的介紹,兩位都是 GitHub 員工,不過看職位似乎也不是專門處理 open source license 相關的,倒是會後 Bob 在 FB 有提到他也認識(?) Mike
如何跟 Mike Linksvayer 和 Ben Balter 溝通關於使用 Vim License 的那超過一千個的 public repositories
開 issue 跟 PR 時應該怎樣說明
更進一步介紹怎樣比對 Licensee 的比對原理
選擇你最舒服的方式參與,這句是從 Max 的投影片借來的,我自己的分享是說了兩三次佛系貢獻、等待緣份,其實和 Max 說的「選擇你最舒服的方式參與」是很接近的,我想表達的比較是不給自己和對方壓力
本來還想畫張 timeline 的,還有投稿之後準備內容時於到的外部誘惑等等(那個什麼法環的)
然後就有點離題的商業和開源難分難解的關係
其實我在分享講話的時候,大腦沒什麼在思考的感覺,很像是直覺反射那樣,所以不太能臨時性的控制和調整,這些缺漏就只能等等看之後寫成文字紀錄的時候能不能補上了,附上分享的投影片 :
除了缺漏之外,其實這次分享還有點可惜是投影解析度不太夠,因為我其中一張投影片的動畫的關係(SPDX 那邊的討論串),我選擇用自己的電腦,不過為了配合大會的錄影,現場的投影解析度就有點低,對現場的聽眾是不太好意思,希望錄影的部分能夠正常可以觀看,其實事後回想,或許我還可以選擇輸出的解析度測試看看,只是不知道那個擷取裝置有沒有支援,當時有點慌忙都忽略了。
分享結束之後我去買了杯氮氣咖啡就快速收工回家了,後來在柏強的 FB 提到了「看到問題的能力」,我就想到我確實之前就有意識到這一點,不過我意識到的是,相較於平常沒主動分享(寫文章或是演講)的人,我確實很容易知道,哪些我的經驗(工作上的、生活上的、興趣上的)可以匯集成一個主題,可能可以寫成文章,也可能可以投稿分享,不過這個能力 本身似乎不是這麼容易能分享給新手的。
不知道別人家的貓是怎樣,不過我是蠻相信我家的貓是聽得懂的,我們家的貓咪年紀大了,開始有腎臟問題,行動力也差很多,有一陣子看他身體不舒服,然後還要移動去尿尿埋沙好像很辛苦,於是有一次我就跟他說不要埋了我幫他處理,結果,從此之後他就再也不埋尿尿便便了,即使後來身體比較好也一樣...
我們家貓咪的名字叫菲菲,其實他是一隻蠻特別的貓咪,一來他是很少見的母的橘貓,根據我隨便搜尋了一下,好像要有兩組 DNA 的基因都要是橘色基因,然後機率都是三分之一的樣子;二來他的叫聲很特別,別的貓咪是喵喵叫,他都是凹凹叫,而且很多話;另外就是耳朵的尖端還有些毛也很少在橘貓上見到。這幾個特點之外,其他的地方就和一般常見的橘貓很像了,愛吃、親人、喜歡摸摸,根據我的觀察,家裡的成員當中,他最喜歡我摸他了,常常摸頭頭下巴摸一摸他就乾脆整顆頭都不出力支撐,直接倒在我手上了,啊,他還有一個特色是很會騙人,就我所知有好幾個藍星人跟他接觸之後覺得貓咪很可愛也開始養貓了。
回到聽得懂人話嗎這個問題上,另外一個例子是他前幾兩週身體狀況惡化很多,後腳無力,幾乎走不太動了,尿尿便便常常會來不及跑去貓沙盆,雖然有鋪尿布但是他不一定躺在上面,我就跟他說有事情要叫我們,要便便尿尿都跟我們說,結果就真的開始偶爾會突然開始叫幾聲,然後我們問他什麼事情,他就開始尿尿了(不過還是蠻堅持想要到貓沙上面)。
其實菲菲這次身體狀況惡化,醫生是已經無法處理了,我們就是在家裡讓他盡量過的舒適,晚上事情忙完就會去客廳陪他摸摸他,順便玩對馬戰鬼導演版,所幸他還算可以安靜躺著,因為不知道他到底這樣會不會需要其他協助,還跑去問醫生,不過根據醫生說法,痛苦的話貓咪還是會有反應,像是焦慮、一直換姿勢或是嘔吐等等,總之就是會更慘烈就是,還好菲菲這樣還蠻平靜。菲菲最後是在上週六晚上離開的,他挑了一個剛好沒人在旁邊的時間離開,就是我晚上去倒垃圾的時候,我離開家裡之前還跟他說我要去倒垃圾了,一下子就會回來陪他了,等到我回來時他狀況已經驟變了,呼吸變成很慢,大概好幾秒鐘才一次,然後很吃力了,眼睛也都完全沒反應了,之後只有再呼吸幾次就停了,告別就這樣突然的來到,本來最近看房子還在想不知道到新房子的話要讓他佔據那邊呢,悲傷之餘跟老婆先查過的廠商聯絡,心裡其實也有點逃避現實的想著會不會菲菲其實還活著呢,但是也不敢再多看他幾眼,維持在一個自以為的薛丁格的貓的狀態。
隔天週日天氣很好,週六其實下了很大的雨,所以週日天空特別的蔚藍,空氣很乾淨能見度很高,比這兩天颱風前的天空還要漂亮,在開車往火化園區的路上,看著這一大片蔚藍的天空,想到岳母前幾天有說貓咪在挑日子,就覺得他真的是很會挑日子和時間,挑到天氣這麼這麼好的一天,不過一路上還是會逃避現實的想著他會不會其實還活著,要是還活著就把他送進去火化太可怕了吧,不過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終於還是在禮儀師幫菲菲清潔身體時被打破了,看著完全沒反應不會動的貓咪身體,我心理想著:「啊,真的死了」,等火化出來時,看著骨頭想著:「啊,就這樣變成這樣了」。
跟小孩說貓咪去當小天使了,他雖然不常摸菲菲,但是還是會說不想要看不到貓咪,會想他,看到放在桌上的貓咪罐頭還會怕他去當小天使肚子餓怎麼辦(只好趕快裝到箱子),雖然他沒有反應很大不過似乎這陣子也是有比較敏感。至於我,一開始面對空曠的客廳時感到很不習慣,甚至想逃避那個空間,過了快一週是已經沒那麼害怕客廳了,不過大概是很難繼續玩對馬戰鬼了吧,本來甚至很怕會無法看其他貓咪影片照片的,結果似乎也還好,不過以前要出門時,我都會跟佔據在客廳的菲菲報備一下,這個習慣的慣性即使到現在都還在,或許遲早我還是會習慣菲菲不在了,出門再也不會有要跟他報備的衝動吧,也或許更讓人難受的是知道自己遲早會漸漸忘懷他吧。
PS. 本來想放小孩跟貓咪的合照,不過實在沒很多張,最後挑的是我幫他拍的第一張照片。
2019 年的回顧也是拖很久,這次也是拖到五月了,不過基本上和去年一樣,沒有什麼拍照,所以只能做一個整年度的紀錄,這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整個年度都要照顧小孩,其實我的生活形態已經變成像是過一週算一週的方式了,每週維持一樣的生活步調,咬牙苦撐完 52 週就結束了這一年,還蠻沒有什麼過了一年的實感,不過小孩在兩歲前的成長真的是不等人,去年還在那邊爬來爬去,現在已經可以跑來跑去講一堆話了,根據我周邊同事和我的感想,小孩最可愛就是一歲半到兩歲中間這段時期了(其實有點跨到今年了),還沒有生小孩或是小孩還沒到這個年記得朋友還請把握這段時期XD
另外一件值得記錄的就是 COSCUP 還有負責辦 Open Web Technologies 議程(今年因為眾多考量就沒繼續了,留待明年再說),一開始投稿階段稿量很高,結果仔細一看發現一人多投的還不少,有點尷尬,最後選出來的海外講者也比我預期的還多,我自覺是沒有統整的很好,甚至有些 TODO 自己都沒做好,當然也是因為要照顧小還有些事情不能親自下去,而且其實意外的不好找人幫忙,像是 Moztw 社群內就找不太到人來幫忙當天的雜事,另外就是去年半下來我認為最需要避免再犯的就是在徵稿階段就需要提示主辦方對於講者能提供多少補助,像是 COSCUP 無法對講者旅費做補助,就讓兩位外國講者無法參與,我印象中其中一位是內部審稿已經過關了但是才確定不行,因為我在跟他聯絡後,該名講者也有自己去找他們公司內部的補助,不過沒有過關,如果能提早告知這個部分的資訊,應該是可以避免這個過程,也不用讓雙方都有錯誤的期待了。
今年發生什麼事大家都知道了,我今年負責的是 Open Web Technologies 議程軌,相對是受影響比較小的單位,不過還是想從我的角度來記錄一下,這篇就流水帳吧。
前一天晚上聽到說台科大停電的時候,還沒什麼實感,而且研揚大樓很快就恢復了,想說應該不會停太久吧,直到後來要睡前都沒有恢復才有一點緊張感,不過基本上也做不了什麼事情,還是準時去睡覺,還把龍王的工作八給看完了,隔天早上七點多醒來一看已經確定要換場地了,各管道的宣傳也開始在跑了,我就邊處理小孩的東西,先發了一封信件給今天的所有講者說場地要換大樓了,當時新教室的位置還沒出來。然後也邊跟另外一位社群協調人 hlb 聯絡,他還要從新竹出發過來,比我還早出門,後來教室確定後我又再發一封郵件,還有在 Telegram 的 Mozillians at COSCUP 2019 群(專門開給國外來參加 COSCUP 的 Mozilla 人的群)也趕快發通知,剛好那邊還有今天下午的兩位講者在裡面。
我自己本來的規劃是九點到場,後來因為確定狀況和發信等等後來有比較晚到,不過還是去採買了要給講者喝的水,我準備了一個保冷袋還加買兩包冰塊,後來冰塊到離開時都還沒融化完,可是冷卻效果不是很好,或許還是專用的保冷劑效果會比較好,另外就是有一包冰塊好像袋子還有破洞漏水。停到研揚大樓停車場的時候,竟然只能使用悠遊卡,然後一刷,只剩下 80 塊,這表示我要離開前勢必要先找地方加值了,當然,當時校內的便利商店也都停電了 ~_~
九點多到場時很感謝 hlb 都已經確認完場地狀況了,而且看起來幾乎場地都已經準備好了,雖然還有攤位沒準備完,樓下其實還一直在搬東西過來,不過真的是要讓演講開始已經完全沒問題了,像是教室指標、背版、麥克風備用電池,甚至連新印的單間會議廳的議程表都有,隔壁教室的贊助商攤位看起來也很有一回事了。
之後就都還蠻順利的,講者都有準時到,沒有開空窗,也沒有人超時卡到下一位講者,分享後互動最熱烈的那場,也剛好排在午餐前,比較可惜是我的主持還不太行,介紹講者的部分都不太好,當然週五無法先去找講者聊一下也是蠻有影響的,不過更大的因素是我自己事前準備還不夠,沒有練習好,這部分就明年繼續努力了。
今年 Open Web Technologies 下午有三位海外講者,其實都是他們各自籌經費,Mozilla 的 Rabimba 和 Bob 都是 Mozilla Tech Speaker,所以應該是從那邊申請經費的,另外一位則是 LINE 的 Trustin Lee,LINE 也是今年贊助商之一,講者的經費應該是公司出的,剛好攤位就在隔壁教室,好像也有該主題自己的攤位和其它一起從韓國來的朋友,開場前就看到他們開始在拍照,然後我才想到,像這種公司出錢來的海外講者,要是因為活動因故取消的話,人都到了不知道他們的旅費要怎麼處理,這時才第一次體會到,推廣國際能見度其實也是伴隨而來更多的責任的啊。
總之議程過程還算順利,我自己因為主持的關係幾乎離不開,只有挑了一場演講開始的時間去 HKOSC 買預計要入手的 kotties,還有去拿個人贊助的紀念品,不過我沒有拿到大會手冊就是,最後議程結束後,我就把東西收好走去長興街 7-11 儲值悠遊卡,那段時間雨還不小,回來時在一樓跟小耕打招呼,他也提到了場佈兩次的事情,我腦中就響起了這個旋律:
每條大街小巷
每個人的嘴裡
見面第一句話
場佈快不快樂
搭配音樂:
VIDEO
之後還在閃電講時間,我去了記錄組工作區晃了一下,還遇到不少老人回來要準備幫忙撤場,沒停留多久就回家顧小孩了,停車費 400(應該是 50 x 8 小時),大概九點弄完才有時間去找出 YouTube 直播留存的影片來看最後的閃電講和閉幕,看完覺得第二天能順利辦完真是太好了,不只是對贊助商和講者的交代,要是沒有辦起來也沒機會再次緬懷 Ilya 和阿怪了。
最後個人想法,其實我聽到要換場地的時候,我腦中倒是完全沒有懷疑過 COSCUP 團隊會辦不到,有個替代場地可以用反而是我覺得真的是撿到的,不知道為什麼一開始會先把研揚大樓的供電恢復,而且校方還能迅速幫忙協調出空間給我們用這真的是非常關鍵,如果今天在其它地方辦搞不好就真的無法找到替代空間了;然後在研揚辦的效果其實也還不錯,走道有空調真是舒適不少,第一次到台科辦的時候好像也有考慮過這個位置就是,不過大概就是因為沒有比較正式的會議廳吧。第二是 Bobchao 從前年開始推動的社群議程其實也在這次事件發揮蠻大的功效,不然整個議程相關的問題就會擠在議程組內了,現在這樣倒是可以把很多事務和權責放到外部,對我來說,其實更換場地影響沒有很大(當然是因為我到場時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十點社群議程才開始也提供了相當充足的時間),最重要的就是確定新的會議廳位置以及想辦法通知講者,尤其是海外講者,這次我們軌三位海外講者中有兩位都有 IM 管道可以跟他們聯繫(感謝 Irvin 有先建立群組),所以我都有確定他們知道場地變動的訊息,以後也可以考慮先建立好跟講者聯繫的 IM 管道。
然後比較個人部分的感想,要顧一間做整天的主持人,幾乎都沒有機會離開啊,更不用說拍什麼照片了,其實攝影器材有帶不少但是大概用不到一半,希望以後能更多時間到場,然後可以分個半天一天做自由記錄。
最後的最後就放其它人的紀錄吧(不過目前看到的公開的只有四貓的,歡迎提供其它連結):
2018 年回顧拖了快要半年還沒出來,主要原因是現在空閒時間很少,而且本來想先把記錄組文章的第二篇寫出來,不過想一想還是放棄這個方案,免得到了 2020 年還沒寫好。
去年對我來說變化很大,忙碌到沒有每個月都有拍照,所以放棄以往一個月一張照片的方式,改以文字為主。所以去年有什麼變化呢?去年我換了工作、搬了家、小孩出生然後還買了新車,買車主要是為了方便帶小孩出門時,以前開的是我哥的老車,考慮到安全性和舒適性的問題,決定還是買台新車,然後因為車款熱門所以等很久才拿到車就是。
搬家也是為了小孩,因為考慮到本來住的兩房不夠大才搬的,本來有一間很大環境不錯、價錢不錯還有車位的陰錯陽差沒租到,不過那間缺點是比較偏僻,之後又一直找不太到適合的,然後現在租的也是有點運氣才租到的,本來跟房東約好週末要去看房子,結果前一天房東就打來說租出去了,然後又過了不知道多久那位房東又打來說本來要租的因故無法承租了,然後才輪到我有機會去看,然後一看就覺得不錯就先訂下來,大約是二十年的房子,實際上住進來當然還是有些缺點,不過還算 OK,不過有覺得現在的空間也還無法以後給小孩獨立一間房間,大概過幾年又要再看看了。
工作的部分,其實現在也有點想不起來完整決定離職的原因,不過之前工作有段時間有心理影響生理的狀況出現,現在的工作則是託朋友的福才有的,當時其實最想要的是找國外的遠端工作,第一目標是 Elastic,對於 Kibana 開發還蠻有興趣的,不過可惜連履歷那關都沒過XD,還有一家很想加入的是 DuckDuckGo,其實是第一個投的,履歷的品質和後來的版本差很多,也是一樣沒下文,其它有得到大約兩家的面試機會,不過都沒順利過關,自我評量大概是英文表達能力還明顯不足,現在的工作則是想要的外國公司都失敗後,開始要在國內找時,先有一些朋友來找我,然後我就從中挑了其中一個工作了,其實本來有想公開找的,不過也是還沒機會公開說就確定了。之後大概等小孩大一點就要開始來加強英文了,這部分真的是應該早點開始的。
最後終於要來談談小孩的事了,我家小孩是 5/3 號晚上出生的,剛好預產期同一天,差一點就變成原力寶寶了,不過講真的生產過程也是很辛苦,老婆痛了將近 20 小時,差點就要全餐了,然後還臍帶繞頸,生出來之後給小兒科那邊弄了好久才哭出聲音來,等待的時候真的是很緊張,還好沒什麼其它異狀,大概就是不好帶吧,不愛吃不愛睡,即使到今天已經滿一歲了還是一樣,還好長得很可愛,不然早就忍不住垂下去了(?),說可愛也不是父母視點,是真的客觀來說長得很可愛,在外面常常被當成小女生,睫毛超長,甚至有過一次背著他走路時,路邊一個大叔看到驚呼:「太可愛了吧!」不過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可愛度似乎也有下降了。有小孩之後生活和心境都變化不少,也必須放棄不少東西,要寫的話好像可以寫一堆,所以還是不寫了,不過就是,在某些時候,就突然想起了 About Time 的劇情,曾經一直想著為什麼主角不再穿越時間,似乎現在也明白了。
這是篇拖稿超過一年以上的文章啊,去年就把一部份大綱騰好了,結果一直沒動筆,剛好今年開始變半退休狀態的紀錄組員,所以想說不能再拖了,才終於開始動手了,接下來就來記錄這幾年來參與社群研討會記錄組的記錄吧。
雖然大部分的研討會稱為記錄組(documentary),但是其實幾乎是只負責攝影記錄(拍照、photography),HITCON 以前倒是就很正確的稱為攝影組,這兩年又改成記錄組,反倒是 COSCUP 以前叫記錄組,今年叫攝影組了... 其實記錄這詞並沒限制在攝影記錄上,COSCUP 曾經有幾年是記錄組還有處理過錄影記錄,不過近年工作量太大,都包組長會太吃力,所以後來錄影記錄部分都還是拆出去跟直播混在一起,而除了攝影紀錄和錄影記錄外,其實還有文字紀錄,不過就我所知只有 JSDC 有官方做的,TonyQ 的堅持。總之後面文章依然稱為記錄組,實際上是主要在討論攝影紀錄的部分啦。
以下預計分為兩篇,第一篇(就是這篇)先記錄我這幾年的心路歷程,後篇記錄記錄(攝影)組現在的工作方式、流程等細節,也可以當作公開文件,第二篇還在寫,今年大概來不及寫完了,或許農曆年前有機會把主要的文字寫好吧。
閱讀「記錄組記錄記錄」全文
前陣子 Ash Wu 寫了篇如何在 Context Switch 間維持自己的生產力 ,講他這陣子的經驗,所以我也來分享我這陣子的經驗,不過不是 Context Switch,而是底層工程師如何保護自己的專注力。
之前在開放式辦公室工作,雖然我已經面對牆壁了,還是覺得很容易受到干擾,不論是環境還是工作模式造成的都有,所以我逐步做了一些調整來減少心流被打斷的機會,首先,硬體設備最常見的就是抗噪耳機了,之前是買 SONY 的 WH-1000XM2,最近剛上市 Mark 3 也更新過去了,抗噪耳機一開始會有點不習慣,像是本來打鍵盤的聲音都聽不到了之類的,不過不用很久就會習慣了,這筆開銷是比較大,不過要是花的起的話,我建議直接買三代,舒適度比較好,二代我戴久耳朵還是會不舒服;除了聲音設備外,螢幕弄大一點把視野佔滿也是個不錯的方式,前陣子網路上不少人都買了 40 吋的大螢幕來用的樣子,我自己是只有用到 27 吋的,其實遮蔽效果也沒比 24 吋的好很多就是。
第二個是我現在工作時的電腦不登入 SNS 了,包括 Facebook 和 Twitter,所以我不會查資料或是看 Email 的時候發現有小紅點就順手點過去看,其實一開始是因為在用 Toggl 追蹤時間,注意到去看 SNS 會造成時間計算不準確,所以乾脆都不登入了,也是沒很久就習慣了,當專心時,其實完全不會注意到有 SNS 等著我去看。
第三個是我會把能關的提示音都關掉,不過這是因為我耳機音樂的訊源就是工作用的電腦,所以電腦的 IM、收信軟體的提示音都會過去,如果耳機可以弄獨立音源給它其實也沒這問題,這時候就有點懷念 iPod 了;如果提示音都關了,還會被 Dock 上的紅色數字或是訊息通知窗干擾,那我還會更進一步把 IM 的程式都關掉,即使那是工作用的 IM 我也是會不客氣的關掉,可能過兩個小時後你會發現其實你不在線上也沒關係的,真的很要緊的事,其它同事會透過各種方式找到你的(然後你還會發現有時候其實被這樣聯絡也不是很要緊的事)。
除了電腦提示外,手機我也會關到完全靜音,完全靜音是指連震動都沒有,所以如果有來電的話就只有螢幕會亮而已,也因此我常常沒接到推銷電話,其實平常會打電話給我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我事前會知道的。
以上的部分主要在於減少干擾,其實還有一些其它工作方式的細節可以幫助,不過還沒有太多想法整理出來,所以這次就先不提了。最後補充一下,Ash 也有提到的workflowy (這是我的推薦連結)我也覺得很不錯,大概是遇到這個服務之前,有認真考慮過自己做一個這種東西自用,不過後來發現這個服務之後就再也沒想過這回事了。
拖稿很久的 2017 回顧,今年比較沒時間,所以只挑了一輪就直接上陣了(然後還晚了好幾個月),一月是現在固定的台南春節,台南還看的到很多手寫春聯,而且都寫得很漂亮。
閱讀「2017」全文
這篇文章是在寫temporal 那篇文章時,找資料發現的有趣東西,在那篇文章當中,我有說到目前 date 物件的各種問題,其中第六點是「不支援 Gregorian Calendar(格里曆)以外的日曆(例如農曆)」 ,然後我就好奇起來了,現在還有什麼其他的曆法在用呢?結果找著找著,就看到有個網站 提供了很多曆法了線上轉換,像是 Julian Calendar(儒略曆)、Hebrew Calendar(希伯來曆)、Islamic Calendar(伊斯蘭曆)、Persian Calendar(波斯曆)等,用 JavaScript 寫的,而且在程式碼裡面宣告貢獻到 public domain。
由於整個網站非常老派,我就對作者起了興趣,發現這個網站 fourmilab.ch 的所有者是John Walker ,Autodesk 的 founder 之一,他現在已經退休搬到瑞士去了,然後 fourmilab.ch 上就放了他的各種記錄,像是文章 ,其實就是 blog,看他結構感覺也是個 MovableType 站,還有閱讀清單 ,旅遊照片,例如他去過南極一趟 ,還有些他寫的書,例如Hacker's Diet 、The Autodesk File 等。
然後,我在 fourmilab.ch 上看到了「Three Years Of Computing 」這篇文章,標題就吸引了我進去仔細閱讀,這篇文章是在說迴文數(palindrome)挑戰,什麼是迴文數呢,「95277259」就是迴文數,不論是從頭開始還是反過來從尾開始都是相同的數字,那什麼是迴文數問題呢?首先你要拿到一個非迴文數的十進位數字,例如 362 好了,把他和自己的反轉相加:
>
362
+ 263
------
625
結果不是迴文數,那繼續一樣的反轉相加運算:
>
625
+ 526
------
1151
+ 1511
------
1661
最後得到了一個迴文數 1661 ,迴文數問題就是,是否所有的正整數都可以透過這樣的運算,不管幾次,最終可以得到迴文數,如果有數字無法透過這個過程變成迴文數,那這數字也可以稱為Lychrel Number ,不過因為目前無法從理論證明一個十進位數是 Lychrel Number,就只能想辦法反證它(註:我有看到說二進位數有證明)。
文裡說到,所有小於一萬的數字都已經被測試過,大部分的數字都可以用很少的次數就得到迴文數,其中,最小的可能的 Lychrel Number: 196 ,到目前還無法讓它經由反轉相加的過程變為迴文數,John Walker 那個跑了三年的程式就是在驗證 196 到底能不能透過反轉相加的過程。他在 1987 年用他的 Sun 工作站開始跑,結果跑了三年後的 1990,達到他當初設的停止條件,100 萬位,總共反轉相加了 2415836 次,他還放上他的程式碼還有計算的結果,如果有人有興趣可以從這邊開始接手繼續算下去,事實上,當初他跑這程式的工作站性能和現在的電腦比起來差距實在很大,在其它人後來的挑戰 當中,就有提到一些性能數字,例如 Ian J. Peter 的程式只需要 5 小時就可以計算到一百萬位,用的電腦大約是 500 MHz 的 CPU。
John Walker 在 1990 年跑到一百萬位,結果還沒得到迴文數,那麼現在最新的紀錄是多少呢?p196.org 這網站收集了很多相關的資訊,對這議題有興趣的人還可以去看看,而它站上的紀錄是 413,930,770 ,四億多位,總共反轉相加了十億次;至於我目前看到的最高紀錄,是在「The p196_mpi page 」這裡,提供了平行版的程式,而據作者 Romain Dolbeau 所說,他在 2015 年 2 月已經計算到十億位了,不過他沒提供相關資料,有提供的只有 2012 年的六億位結果。
前陣子去東京有些時間可以自己安排,後來因為也沒特別有什麼目標,就決定排個可以比較悠閒的行程,就是去人形町逛逛,其實很早之前就知道人形町了,後來真的比較有印像是看了新參者這部小說,這本小說的舞台就圍繞在人形町,後來阿部寬有主演日劇版,更是大大帶起該地區最近的知名度,除了新參者之外,我偶爾會看有吉君的正直散步,也是有一兩集散步到那附近,所以就把目標放在人形町了。
閱讀「日本橋人形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