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bble Ultra Deep Field

Hubble Team Unveils Most Colorful View of Universe Captured by Space Telescope

前陣子在 Facebook 上看到一篇轉貼文章「地球月球有多大?見過這些圖,你會有莫可名狀的恐懼! 」是真的蠻震撼的,其實小時候對於宇宙和銀河系的差異是搞不太懂的,嚴格說來是大學畢業之後某個時間點我才搞懂差異,後來更有感覺是看到像是「Star Trek Voyage」,才慢慢有對於宇宙大小的認知,還有這幾年的「宇宙戰艦大河號 2199」,也是在這搞清楚宇宙和銀河系的差異,才瞭解它營造的悲壯感和故事間的關係,不過震撼歸震撼,我還是去查證了一下最後一張照片的真偽。根據我調查的結果,那張照片是真的~

這張照片和文章內敘述的一樣是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下來的,稱為 Hubble Ultra Deep Field(HUDF),不過他的敘述不太正確,那張照片不是曝光四個月,而是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拍攝時間分為兩段,第一段是 2003 年 9 月 23 日到 10 月 28 日,第二段時間是同年 12 月 4 日到 2004 年 1 月 15 日,不能持續的拍是因為哈伯太空望遠鏡是在地球的衛星軌道上運行,所以每次公轉只有一些時間可以從固定的角度拍照,在這四個月內總共花了約 400 次的公轉,每次曝光 1200 秒,照片是分四種不同波長的光線曝光,最後疊在一起,合算起來總共的曝光時間大約 11 天。在 2009 年時,Hubble Site 又放出新的版本,這個版本多拍了三種波長的光線,在 HUDF 中,每個光點都是一個星系(galaxy),以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來說,估計有一千億到四千億顆恆星,而在 HUDF 中,估計有一萬個星系,而這張照片的範圍約佔天空的千萬分之一,所以在這張照片出來時,天文學家估計宇宙中有超過千億(1011)個星系,大家可以想像看看宇宙中會有多少個行星啊~

在 2012 年時,天文學家們又發表了 Hubble eXtreme Deep Field(XDF),在 HUDF 的範圍內挑了一個區塊,更精細的把這些星系拍下來,而且還發表了一段影片讓大家能夠體會一下 XDF 的範圍在天空中到底多小。

在今年,2014 年,其實又發表了最新版本的 HUDF,這版集了 10 年來的成果,看起來疊加了 13 種波長的光線,重新上色後,得到的照片就是文章最上面那張了,這張是目前顏色最豐富的版本,不過沒有和 XDF 詳細的比較,也沒有文件說這張圖上可以找到多少星系,目前看到的宇宙中的星系的估計數量都還是可能大於 1011 個,不過想想這個估計值也是十年前就出來的,我卻到今年才知道這回事,也真是非常後知後覺啊。

其實我對天文涉獵不多,不過今年倒是意外的有不少接觸,HUDF 是一個,另外還有一個是下面這段影片,個人認為是非常值得花時間看完的,是 Neil DeGrasse Tyson 博士的一場訪談,約一個半小時,內容其實很有趣,最後分享給大家。


CommonMark

Markdown

一年前提過的 Markdown 標準化計畫沒想到真的有成果了,現在叫 CommonMark,不過其實前兩天還叫 Standard Flavored Markdown,只是因為 Markdown 的作者 John Gruber 不爽這個名字會造成混淆,所以 Jeff Atwood 只好很不爽的改名成 CommonMark,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他們的 spec,其實與其說是 spec,我覺得根本就是 Test Suite,裡面主要的不同點是列出很多以前不知道該怎麼 parse 的語法,統一訂出應該轉成怎樣的 HTML,算是個讓各家自己實做的引擎可以依據的規範,而且這次 release 除了 spec 外還同時提供了用 C 和 JavaScript 然後照著 CommonMark 實做的兩個 Markdown 引擎,我想 JavaScript 的版本應該很快就會有人拿去用了吧,另外就是 GitHub 應該會有人弄 Ruby 的版本才是。


更之前的文章